都年了,還在用雙核?【12代G6900體驗分享】 - 嗶哩嗶哩
在這幾年在AMD和英特爾的競爭當中,CPU的核心和性能都在飛速提升。如今網上人均I9的大環境下 裝電腦 CPU不選個6核I5,都感覺這電腦怕是不能用,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位朋友的私信。
的卻如此,在后,貌似雙核處理器已經很久沒有人關注了,那如今這種入門級的雙核處理器到底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注定被淘汰,還是其實又是一個冷門的性價比之王呢,就讓我們跟著這一顆全新12代 的開始今天的故事。
12代新賽揚處理器 2核2線程、既沒有超線程,主頻也不高,只有3.4GHZ,再加上小的可憐的4mL3緩存,這樣的產品統稱為亮機U 確實很難讓人產生興趣,但是畢竟它也是基于 Lake新架構和10納米制程工藝,那這顆2022年的雙核處理器能做些什么呢?
我們直接上測試,測試平臺如圖所示:
首先是理論性能測試,在CPU-z中單核跑出了537.9分,這分數已經能和十代旗艦相媲美了,要是讓那些奸商知道了估計 會分分鐘給你打出一個“千元級I9主機”的口號。
但是單核再給力,畢竟也就兩個核,多核跑分1016.2 對比12代入門酷睿 i3-(4723分)相比弱了80% 多核性能要對比的話估計也就只有6代酷睿i3-6100的水平,這多核性能實屬拉稀了,果然賽揚還是賽揚。
這個結論在R23測試中也適用,R23單核1213分,多核2184分,依舊是單核強悍,多核弱雞。
理論測試下來值得肯定的是單核性能比起以前同級別的處理器來說進步巨大,但是羸弱的多核性能注定它無法面對較復雜的使用場景。
那考慮這類型CPU的朋友大多數均是辦公需求,接下來我再來模擬一下日常辦公,看看它的表現怎么樣?
8G內存是很多辦公主機的標配,為了更貼近真實使用場景我拔掉了一根內存條。
首先開,晃動鼠標時就能感知到輕微的卡頓,打開任務管理器的一瞬間占用竟然到達100%,等了大概好幾秒占用才逐漸降下來。
可能雙核柔弱的小身板,并沒有準備好上來就這么猛的沖擊,全身繃直咬著牙應硬生生接了這么幾下子才慢慢適應了下來。
看來現在的使用環境對多核的要求確實比以前更高了,好在單核性能不錯,很快就恢復正常,我們在后臺保留安全管家,QQ和微信的狀態下進行測試,打開了26個不同的網還在其中兩個視頻網站開啟了和4k的畫質 同時進行播放,并且還開啟了3個wps文檔,可以看到此時8G內存占用已經達到80%左右了,CPU動不動就滿載,表示壓力山大,不過雖然使用中有點卡頓但是并沒有出現卡死等情況,看來這顆還是能滿足日常辦公需求的,當然體驗并不好。
辦公之余當然也要休閑娛樂一下啦,放在以前的賽揚的核顯玩游戲那想都不用想,但這畢竟是 是12代搭載的是XE架構核顯,雖然性能依舊寒酸但是和以前同級別的相比性能還是強出不少。
在游戲測試中, 高畫質的情況下LOL能跑到80幀左右,還是十分流暢的。在老版穿越火線低畫質的情況下雖然也能達到100幀。
但是進行操作是明顯能感覺到遲滯感,特別是場景稍微復雜點的地圖感覺會更加明顯,并且可能是驅動優化原因,老版本的cf出現了貼圖顯示不完全的情況,只有大體的框架顯示,對戰中敵方手雷和人物看的一清二楚,堪比開掛。
其實這一通測試體驗下來,個人感覺雙核處理器是真的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畢竟只有2顆核心,即使面對的是輕量化的應用一旦涉及到多個任務同時處理 CPU就開始力不從心了,再加上目前板U套裝也要800左右,稍微加個100塊錢就能購買十代的板U套,雖然單核比不上但是綜合性能和辦公使用體驗都要好不少。綜上所述性價比并不高,體驗感也較差,并不推薦購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