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親子游戲大集錦
【#親子教育# 導語】親子游戲不僅能加強父母與寶貝之間的互動,聯結情感,對于寶貝個性的培養也是有幫助的;還能夠培養小朋友的操作、認知能力,對他的實物類游戲以及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戲都是有幫助的;并且小朋友在這類活動中獲取的經驗也將充實親子互動的內容。以下是?無憂考網給您分享的0-1歲寶寶親子游戲大集錦,希望對您教育孩子有所助益。
【篇一】0-1歲寶寶親子游戲大集錦
1.做鬼臉
玩法:大人對著寶寶做鬼臉,寶寶就會大聲地笑。
目的:訓練寶寶笑的能力
tips:如果寶寶42天還不會笑,父母就要為寶寶加緊訓練:若到了56天還不會笑就應當看醫生了。
2.手足蹬物
玩法:爸爸媽媽將軟球或柔軟的玩具放在寶寶小床的一側,大人把柔軟玩具推到寶寶手邊,寶寶便會用手推開柔軟玩具;大人再將玩具推到寶寶的小腳附近,寶寶會用小腳去蹬玩具。
目的:訓練寶寶的手、腳靈活能力。
tips:寶寶的小手小腳都不能被睡袋、襪子等妨礙住,否則寶寶感覺不到玩具。
3.誰在叫我
玩法:媽媽豎抱著寶寶,爸爸在媽媽的身后叫寶寶的名字;
寶寶會隨著聲音扭動上身轉頭去看;
爸爸先在右側叫,等寶寶的頭轉到右側,再到左側叫;
這時,爸爸可以對寶寶做個鬼臉,讓寶寶大聲笑起來。
目的:訓練寶寶靈活地扭動上身的能力親子游戲的玩法要,促進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
4.撥弄紅色小球
玩法:在床上放一個紅色小球,媽媽將寶寶趴放在小球的旁邊;寶寶看到紅球就會伸手去撥弄,并準確地將手伸到小球旁。
目的:訓練寶寶視覺分辨的能力。
tips:目前寶寶的手指還不能捏取,所以不可能拿到小球。但這個游戲說明寶寶視覺比以前精確,可分辨細小的東西而且手眼協調能力良好。
5.躲貓貓
玩法:爸爸抱著寶寶,媽媽在對面先同寶寶說話;
突然媽媽用毛巾蒙住臉,問寶寶:“媽媽呢?”
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但看不到人,正著急,媽媽便將毛巾拿開,說:“貓兒”并逗寶寶笑;
寶寶剛開始莫名其妙,后來看到大人笑,便會開懷大笑。
目的:訓練寶寶認人的能力。
tips:80天前后的寶寶就能通過大概的模樣、聲音、氣味,攜抱的方式、動作等來準確地認識母親。
【篇二】0-1歲寶寶親子游戲大集錦
1.照鏡子
玩法:大人抱著寶寶到大鏡子前面,大人叫著寶寶的名字,同時說:“寶寶在哪里?”
大人舉起寶寶的一手,揮揮手說:“寶寶在這里!”
大人問寶寶:“你的媽媽(或爸爸等其他人)在哪里?”(此時可暫離鏡子),瞬間回到鏡子前對寶寶說:“媽媽在這里!”同時向寶寶揮手與拍手。
目的:給寶寶視覺刺激,幫助身體形象的建立。
tips:寶寶很喜歡鏡子,會對著鏡子笑、做鬼臉、同它碰頭、親親。
2.頂肚肚
玩法:爸爸將寶寶舉起,用頭頂著寶寶的肚子說“肚、肚”;
然后放開同寶寶一起大聲笑;
寶寶想再玩,如果爸爸累了,可以把寶寶放在大床上繼續游戲。
目的:增進父子(父女)之間的感情,讓寶寶產生愉快的情緒、情感。
tips:注意,這個游戲不適合在寶寶吃奶后做,以免引起吐奶。
3.聽聲找物
玩法:將一個金屬玩具扔到地上,看看寶寶是否低頭在地面尋找;
或者可以先讓寶寶看著金屬玩具掉在地面上,并讓他聽到聲音;
然后再將其它金屬的東西如勺子、罐子等,逐樣扔地上;
寶寶便會知道金屬掉地上會發出聲音了,以后再聽見類似的聲音,就會低著頭尋找。
目的:進一步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
tips:認物需要語言、視覺、聽覺、記憶等多種活動的參加,是大腦許多部位共同協作的結果。寶寶能夠認物,聽懂語言,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智力發展階段。
4.爬大山
玩法:爸爸躺在地上,讓寶寶從右邊爬過爸爸的身體到左邊親子游戲的玩法要,再從左邊爬回右邊;
待寶寶爬到爸爸身體上時,爸爸把身體抬高,然后慢慢下降,使寶寶感到真的爬高了。
目的:練習寶寶的爬行能力。
tips:爸爸和寶寶一起做爬行游戲,可以增加寶寶學爬的積極性。
5.追球爬行
玩法:在花球上穿一條繩子,把花球放在寶寶的前面,讓寶寶爬過去拿;
等寶寶快爬到花球前面時,爸爸或媽媽拉繩子,花球便往前跑;
寶寶會追著花球再往前爬,讓寶寶爬行的距離逐漸增加;
等寶寶爬得熟練一些后,寶寶在前面,讓寶寶追著寶寶爬行。
目的: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
tips:寶寶爬行的環境要清理干凈,不要有什么阻礙物,以免傷到寶寶。
【篇三】0-1歲寶寶親子游戲大集錦
1.聽聲拿玩具
玩法:寶寶已經認識自己的玩具了,爸爸媽媽讓他拿皮球、玩具車、娃娃等;
寶寶如果拿對了,不要忘記稱贊寶寶“真棒”、“真聰明”;
寶寶知道爸爸媽媽在表揚自己,就會努力再認幾個。
目的:訓練寶寶的認知能力。
tips:當寶寶拿錯玩具時,父母不要表現出不高興。寶寶會拿兩三樣玩具就很好了,不能對他要求太高。
2.指圖作答
玩法:媽媽給寶寶講小貓釣魚的故事親子游戲的玩法要,媽媽問:“今天講誰的故事啊?”寶寶會指著封面圖中的貓;
媽媽可再問:“貓去干什么呢?”寶寶又會指著魚,表示貓去釣魚。
目的:讓寶寶學會使用身體語言。
tips:大人每天給寶寶講故事時,一定要他回答問題,寶寶雖然不會講話,但會用手指指圖作答。另外,當寶寶指圖作答時,大人把寶寶指出的事物清楚地說一遍,為以后寶寶用聲音回答問題做準備。
3.認識大小
玩法:將一大一小兩個蘋果放在桌上,爸爸抱著寶寶坐在桌旁,教寶寶說“蘋果、蘋果”;
然后爸爸要求寶寶拿大的蘋果,如果寶寶拿對了,爸爸就把寶寶抱起來親親表示鼓勵;
如果寶寶拿錯了,爸爸自己拿起大蘋果說“大的,大的”,讓寶寶再試著拿大的;
多示范幾次,寶寶就能認識大小了。
目的:讓寶寶學會分辨大小的能力。
tips:注意要先讓寶寶學習拿大的,因為大的容易引起注意,寶寶容易成功。
4.爬上斜坡
玩法:將被子疊成一個方塊,把寶寶放到四周方有障礙物的床上;
寶寶會克服自己身體的重量往被子上爬。
目的:幫助寶寶鍛煉下肢的負重能力,為站立和行走做準備。
Tips:是每天都鍛煉。
5.認識紅色
玩法:媽媽拿一個紅色方積木告訴寶寶:“這是紅色的。”寶寶記住了。
然后拿出幾塊形狀完全相同的紅色方積木放在一起,讓寶寶挑出紅色的。寶寶看到所有的積木都一樣,不知挑哪一塊才好。
這時媽媽可以告訴他:“這些都是紅色的。”讓寶寶知道一樣的兩件東西可以有同一種顏色。
然后更換幾塊不同形狀的紅色積木放在一起再問:“哪塊是紅色的?”
寶寶看一會兒,有時仍然選擇第一次學過的紅色方積木,經過幾次練習寶寶會知道都是。
媽媽再一次鞏固說:“這些都是紅色的,寶寶真棒!”
目的:讓寶寶理解到許多東西都是紅色的,接受共性的概念。
tips:類似的游戲要經常做,在生活環境中,隨時可以問寶寶哪些是紅色的,使寶寶能挑出環境中是紅色的物品。使寶寶逐漸接受許多東西都可以有一個共同的顏色,估計寶寶大概要用一個多月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它。
6.稱呼爸媽
當爸爸回家時給寶寶帶一個新玩具,爸爸說:“叫爸爸才給。”
寶寶想要玩具,就會大聲叫:“爸。”爸爸高興地將玩具拿給寶寶,并把他高高舉起,以表稱贊;
當媽媽回家時,寶寶舉起雙說讓媽媽抱,媽媽說:“叫媽媽才抱。”
寶寶想要媽媽抱,就會叫:“媽。”這些都是有意識的稱呼父母。
目的: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
小貼士:寶寶學會稱呼,并能鞏固下來,會有幾個星期又不再喊爸爸媽媽了,這是常有的現象。別著急,建議仍然經常同寶寶說話,要他稱呼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后,寶寶又會稱呼了。
=相關文檔推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