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頭暈想吐怎么辦?用上這些辦法,根治
本文由游民星空用戶“游戲說”原創(chuàng),轉載請征得作者同意。
對于一個熱愛游戲的玩家來說,暈3D(3D眩暈癥)絕對是人生一大遺憾,目前暈3D還沒有已知的完美解決方法,我本身也是有輕度暈3D的玩家,而有的改善方法對我確實有用,但同樣的方法對其他有暈3D的朋友們就不見得有效。
即使如此,我還是對暈3D研究了一番,搜集了各種專業(yè)資料和建議,并且結合了我自身多年的經(jīng)驗,如果你暈3D,那么這篇將帶你全面認識3D眩暈癥,帶你告別它。
暈3D的主要原因
3D眩暈癥其實就跟暈動癥是的癥狀是一樣的,只是3D暈用在玩游戲或看3D電影的體驗時發(fā)生的癥狀,而暈動癥就是純粹指暈車、暈機、暈船的癥狀,兩者是一樣的。其有非常多種原因,我也說過,沒有必解的方法,因為目前暈3D的原因都是「假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可能性,而不同的起因則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反正都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什么方法都試試也無妨。
神經(jīng)中樞過度敏感
3D眩暈癥的定義神經(jīng)中樞的自我保護機制過于敏感,大腦以為我們正處于大幅度或高頻率的運動行為,判斷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而產(chǎn)生頭暈、惡心等不適的感覺來阻止我們繼續(xù)進行目前的行為。當我們游玩過于真實的3D游戲時,因為眼睛看到的跟身體感覺到的運動感知信號不匹配時,就會產(chǎn)生這些癥狀。
舉例來說:游戲過程中畫面有各種晃動、動態(tài)模糊等現(xiàn)象被眼睛接收,但實際上身體卻沒感受到同樣的運動狀態(tài),身體還是靜止的,大腦就會有信息沖突并發(fā)出警告阻止這個現(xiàn)象繼續(xù)發(fā)生,而最快的方法就是讓我們感到惡心,抽離這個眼睛與身體體驗不同步的行為:「打游戲」。
許多像死亡空間、生化危機這種畫面又好、氣氛營造得很有代入感的游戲之所以這么容易讓人暈。一方面就是它們都是第一人稱,更有沉浸感,另一方面就是這類恐怖題材多半都在狹窄空間進行,而且畫面昏暗,玩家需要高度集中投入,更容易導致暈3D。
心理狀態(tài)
既然知道了上面比較難改變的生理原因之后,就從中來談談心理的狀態(tài)。因為其實大腦會過度敏感,有時跟人的心理也有關系,舉例來說,有些人比較不容易緊張、處事冷靜,通常這類人玩游戲都玩得比較好,也比較不容易暈3D,他們不會游戲越打就越貼近屏幕,總是「侃侃而玩」。
心理狀態(tài)要訓練確實有難度,而「自我催眠」與「得失心」則是重點。把游戲看得太重就很容易影響玩游戲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游戲確實引人入勝,但想要克服暈3D,其實就是試著「平常心享受游戲」,就算是恐怖游戲,也能順便訓練自己冷靜應對。
游戲也要有所謂的「戰(zhàn)斗呼吸」,就像格斗一樣,只要調好自己的呼吸跟節(jié)奏,就不容易被游戲牽著鼻子走,通常剛接觸新的游戲最容易暈3D。
比如說我當初剛玩《消逝的光芒》的時候,第一人稱+跑酷+喪尸,代入感太強讓我暈到快吐,慢慢過了第一章節(jié)開始聯(lián)機合作游玩后,我就先從習慣視角晃動開始,先多跑幾次簡單一點的路線,鼠標靈敏度調低一些,習慣后就能用正常的靈敏度來玩了。
身體狀況
許多人平常玩3D游戲沒事,玩久了就開始暈,或者特別累的時候一玩就暈,其實沒睡好或身體狀況變差的時候特別容易引起不適。像我以前如果要去游樂園玩,我前一天再興奮也要早早入睡,睡得飽飽的,玩那些過山車或者會轉的東西才沒那么容易暈。所以如果你不是每個3D游戲都必暈,只有特定幾個的話,可以試著在精神和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時候玩玩看。
游戲習慣
如果是經(jīng)常玩第一人稱射擊類游戲的人通常比較不會暈3D,就算會也比較容易在習慣該游戲之后而改善。大部分會有暈3D的人就是因為初體驗3D游戲就感覺暈到不行,因此之后就不敢嘗試類似的游戲,所以「抗性」就比較差。大部分網(wǎng)友的經(jīng)驗之談都是「玩久了就克服了」,可見大部分的人只是沒有習慣3D類的游戲罷了。
不過要讓自己習慣,當然不要一下子就從最容易暈的游戲去體驗,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訓練自己,就像飛行員或體操選手訓練自己一樣,他們有些人也不見的是天生就有無限轉圈圈都不會暈的體質,許多都是靠后天訓練克服的。如果你愛打游戲想克服暈3D,不妨試試以下我收集來的幾種較為靠譜的辦法,看看哪一種對你有用。
在屏幕四周貼紙
目前最多人建議的就是把屏幕的四個角貼一些醒目的貼紙,最好能稍微遮蓋屏幕的角落部分,讓人在視覺上比較能分辨虛擬場景,降低因為畫面過于逼真而產(chǎn)生的眩暈。
如果你有暈3D的問題,玩游戲用的屏幕不宜太大,否則就算貼了紙你也看不到,如果用很大的電視玩PS5等游戲,盡量坐遠一點,并且在電視旁多放點顯眼的雜物,一有眩暈的現(xiàn)象就把視線轉移到雜物上,就像暈車時看遠方一樣的概念。只要意識到暈3D,并且迅速抽離,久了就能讓大腦慢慢習慣「這是游戲」的信息,算是透過行為自我催眠的方法。
調整圖像、操作設定
大部分的游戲都有這些設定,進入游戲后去調整這些設定,讓自己先習慣游戲。
能調整視野距離就拉到最遠
許多游戲都能設定視野,通常這個設定也稱為FOV,去視頻或圖像的選項找到FOV調到最遠,讓你的視野范圍變廣一點,就像會暈車的人坐前座是同樣的道理。
游戲畫質調低一些
降低游戲逼真度雖然會稍微減少游戲體驗,但降低畫質有許多好處。如果你的電腦配置不夠高,特效太多畫質又高的話容易掉幀,畫面就會有點卡卡的,有些人就會因為這樣而暈3D。而且降低畫質又不是不能玩,同時能訓練自己習慣3D游戲,熟練了再慢慢調高即可。
關閉動態(tài)模糊
動態(tài)模糊是讓人暈的其中一種特效,許多人關掉就改善很多了。
調整亮度
太昏暗的游戲試著調亮一些,但屏幕不能太亮,對眼球負擔太大有時也會產(chǎn)生眩暈感。
降低鼠標靈敏度
調降鼠標靈敏度不僅可以讓鏡頭不要動得那么快,也能增加操作的穩(wěn)定度,就像一個專業(yè)攝影師穩(wěn)穩(wěn)的拍照和運動攝影師必須邊跑邊跟拍,哪個容易暈大家都能分辨出來。
光影特效調低
這也是一開始玩新游戲的時候設定就可以,我知道有些玩家講究游戲體驗,不想調低這些特效,但許多光影、模糊、反射等特效太多的游戲確實會引3D眩暈癥,有些時候是因為對眼睛的刺激,有些則是這些特效太逼真,讓大腦中樞受到影響較大。
用窗口模式游玩
以上調整如果都沒用,那就只能用窗口模式玩看看了。窗口模式都會有邊框,能讓玩家抽離逼真感,讓大腦意識到自己在玩游戲,先用窗口模式習慣游戲后再切回全屏看看,如果還不行就再切回窗口模式多玩一陣子。
暈車藥
其實我并不是很建議為了玩游戲吃暈車藥,畢竟每次玩游戲就要吃暈車藥,多少會有些副作用,對身體不太好,這個可以作為最后手段,如果以上的調整都沒用,你又真的很想讓自己習慣3D游戲,這就是沒辦法的辦法。但記得時間別太久,12歲以下建議不要使用。
改善暈3D的訓練
除了在上述的調整下進行游戲來習慣之外,如何循序漸進地挑選游戲來訓練也是一門學問,我就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跟大家分享,但每個人暈的游戲都不太一樣,所以僅作為參考。
首先需要從第三人稱越肩視角類的游戲開始適應,這種游戲并不多,類似第一人稱的臨場感,但是又不會直接整個屏幕塞滿畫面,比如說《戰(zhàn)神》、《地平線:期待黎明》、《全境封鎖2》、《荒野大鏢客2》、《》。
越肩視角的講完了,接下來就是用第一人稱游戲來訓練,個人覺得這些作品會比較有用:《槍火重生》、《光環(huán):士官長合集》、《生化危機》7和8、《消逝的光芒》、《末世戰(zhàn)錘:鼠疫2》、《重力異想世界》系列。
總結
暈3D這個問題,有些人可能是天生就沒有緣分,怎么玩都習慣不了,我也只能幫到這里,但各位不妨先把所有方法都試過一遍,重點是要找那些有點暈但還Hold得住的游戲來玩,你會發(fā)現(xiàn)慢慢地抗性就越練越高了。或者可以先從游戲視頻開始訓練自己習慣,并且找個看起來沒那么暈的入手來試試。希望各位暈3D的玩家可以早日克服這點,輕松享受游戲的樂趣。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