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宇宙【地心世界】為什么有光?官方設定解讀
目前已知的能從地表世界通往地心世界的渦旋通道,除了骷髏島,還有《怪獸之王》中的馬里亞納海溝,劇中哥斯拉修生養息的宮殿,就已經在地心世界之內了。另一個通道,則是《哥斯拉大戰金剛》里的南極哨站。
當然可能還有更多,泰坦巨獸就是通過這些渦旋隧道往返地心和地表之間,或快速到達地球的另一邊。
空心地球官方劇情
接下來半只貓會把電影、漫畫、小說中所有空心地球的劇情整理串聯到一起。
在怪獸宇宙中,“空心地球”理論,最早由常春藤學生休斯頓·布魯克斯提出,也就是《金剛 骷髏島》里景甜的老公。
景甜(左)休斯頓(右)兒子(中)
起初學術界對休斯頓的理論不屑一顧,但引起了曾經被巨獸襲擊過的威廉·比爾·蘭達的關注,隨后被招募進了帝王組織。
比爾 蘭達 vs 休斯頓 布魯克斯(右)
1973年,比爾蘭達說服資方派出探險隊前往金剛所在的骷髏島,進行空心地球的勘測。休斯頓的方法是通過炸彈轟炸骷髏島檢測地震波的反饋,來證明地心空洞的存在。
結果就引來了金剛和骷髏蜥蜴。注意,骷髏蜥蜴就從地心里被喚醒來到地表的。
金剛vs骷髏蜥蜴
科考隊死傷慘重,但所幸休斯頓得到了寶貴的爆炸數據,對他空心地球理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骷髏島事件后,空心地球理論一度沉寂,雖然休斯頓一直沒有停止他的研究,他還曾經跟同事芹澤博士探討過,泰坦巨獸都去哪里了的話題。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在2012年,郁郁不得志的休斯頓退休,淡出了空心地球理論界。
休斯頓退休
直到2019年,哥斯拉由于被人類的氧氣破壞者重傷,返回了地心的家中修養。
帝王組織通過馬里亞納海溝的渦旋隧道,誤打誤撞進入了地心世界,終于證明了空心地球的存在。當然,古代人類其實早就來到過這里,哥斯拉宮殿的壁畫中就可看出端倪。
得知此事,拿著退休金的休斯頓重操舊業,在漫畫《金剛 王國》里再次開始進行空心地球的研究,并帶著帝王組織的科考隊前往骷髏島實地作業。
休斯頓
因為有APEX “巔峰”公司的資助,科考隊得以大舉向地心深處挖掘,這一次,終于挖穿了。
于是帝王組織嘗試進入空心地球,電影里內森 林德的哥哥大衛 林德帶隊駕駛飛機開始了探險。
內森 林德
然而進入地心以后,引力突變地心世界游戲攻略,普通的飛機根本應付不過來。大衛 林德以及他的隊友在任務中喪生。
探險失敗
內森 林德,作為帝王組織的地質學家,同樣也在做空心地球的研究,還出版了一本關于空心地球的書,但評論和銷量都不盡如人意。
內森 林德寫的書
哥哥的死讓內森一度打算放棄對空心地球的探索,他離開帝王組織到學校去教書,從此一蹶不振。
直到APEX公司的老板和小小芹澤博士向他伸出橄欖枝,邀請他進入空心地球。
鑒于哥哥的事故,內森認為地心旅行根本不可行,但是APEX公司表示,自己已經研發出了一種可以適應地心異常引力的飛行器HEAV, 也就是“地飛”。
HEAV
地飛設計的奧妙就在于內部的反重力引擎,有了這個推進裝置,地飛就能擺脫空氣動力學的限制,承受住地心空洞的引力反轉。這種載具不僅是一種哪里都能去的懸浮航行器,火力也非常生猛。
在早期的概念設計中,還有一種叫“空心地球運載車”(HETV)的履帶式爬行器,不過在電影里并沒有出現。
由于馬里亞納海溝的隧道已經在《哥斯拉2 怪獸之王》中被核爆炸毀,骷髏島又因為基多拉引發的風暴,環境變得極端惡劣。所以APEX選擇了從南極哨站進入地心。
因為相信地心世界是金剛一族曾經的老家,APEX帶上金剛,一廂情愿地認為金剛一定是個合格的地陪。
當然,APEX探索地心真正的目的,是想要找到高能礦石,來啟動機械哥斯拉,挑戰泰坦巨獸。可惜最后被一杯烈酒祭天了。
機械哥斯拉戰敗以后,金剛最終回歸了地心世界,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食物充足
據說《哥斯拉大戰金剛》的續集已經在籌拍當中,屆時能否見到地心世界的延展,令人期待。
漫談空心地球說
最后來聊聊空心地球理論的來由和傳說。
早在哥斯拉電影之前,空心地球就已經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假說。
1692年,著名天文學家哈雷最先嘗試從科學角度證明“空心地球”的存在,對就是發現哈雷彗星的那個哈雷。
何磊
為解釋“指南針在南北極無法準確指向”的現象,哈雷猜測“地球并不是實心的”,而是由三個同心球殼組成,彼此以內部大氣層隔開地心世界游戲攻略,每個球殼都在以不同速度運轉。
他還設想,因為地球內部大氣會發光,所以當它們從地球兩極滲出時,就形成絢麗的極光。此后,其他科學家還嘗試用“空心地球”解釋火山、海洋漩渦等種種自然現象。
1741年,丹麥作家路德維格·霍爾伯格發表了一部諷刺科幻小說《尼爾斯·克里姆地下旅行記》,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主人公在地下烏托邦社會中的經歷。
《尼爾斯·克里姆地下旅行記》
這是最早使用“空心地球”概念的科幻小說,由于它在歐洲大受歡迎,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空心地球”和“地下文明”的概念開始得到廣泛傳播。
地心世界的景象
1818年4月10日,美國退役軍官小約翰·克萊夫·西姆斯,寄出500份宣傳冊,第一次真正掀起“空心地球”大討論。
小約翰·克萊夫·西姆斯
不僅如此,他還到各地巡回演講,推廣“空心地球”理論。他宣稱“北極附近許多水手都注意到,海豹、馴鹿、北極熊和麝牛從極地向南遷徙時身體比原先更胖。那這些野獸是從哪里獲得充足食物的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人跡罕至的北極冰封海面深處,能通向一片開闊而富饒的土地。”
宣傳手冊部分內容
1836年,美國總統批準組建探險隊,前往南極尋找“空心地球”的證據。電影應該也是致敬了這次瘋狂的行動吧。
前美國總統 約翰·昆西·亞當斯
經過2年的準備,在美國海軍軍官查爾斯·威爾克斯的指揮下, 3艘探險船向南極洲進發,直到4年以后才返回起點。
顯然,探險隊沒能在南極找到“通向空心地球的通道”。全當是一次公費旅游了。
1864年10月25日,對空心地球假說最重要的小說《地心游記》問世,相信許多小伙伴了解到地心世界這個概念,也都是從凡爾納這個奇幻故事開始的吧。
《地心游記》
說的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得到啟示:前人阿爾納·薩科努塞姆(Arne )曾造訪過地心世界。于是教授也決定來一次同樣的地心之旅。
他在1863年5月27日帶上侄子以及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由漢堡出發,到了冰島又請一位向導隨行。三人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最后由于巖流的沖擊,從地中海西西里北部的斯多倫波利島上一個火山口返回了地面。
《地心游記》中描寫的景象
這個故事后來被改編成了好多部電影,其中1959年的《地心游記》,雖然特效就像五年級學生手工課似的,但那種朦朦朧朧的神秘感,卻最符合半只貓對地心世界的遐想。
1959年的《地心游記》
后來的電影里那些太過“真實”的描寫地心世界游戲攻略,反而覺得沒那么真實了。
2008年版《地心游記》
關于地心世界的故事還有很多,你相信地心世界的存在嗎?評論區里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感謝您對半只貓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